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選材決定結論 – 中視試映會觀後感

能源是國內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各類媒體也經常派遣記者到國外採訪相關議題月前中視曾派記者分赴日本、德國採訪福島核災及德國發展再生能源經驗,將分兩集於11/7日及11/14中午12:30在中視頻道播出。個人在上周參加了試映會後發表了一些感想(詳所附影片),在此將個人發言以文字解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VXL4wVzm2k&index=8&list=PLu_yoBy_pbO1BkovrlPVrbLpq5bYRpbn4


個人開宗明義提及 :媒體派遣記者到福島及德國分別採訪核災及再生能源表面看來是"客觀"報導,因為所指均為"事實"但實際上在決定採訪地點及對象時,其將傳達給觀眾的訊息已經確定:核能會發生核災,台灣不應發展,台灣應向德國學習發展再生能源取材決定結論是所謂的"先驗"

個人舉汽車及自行車為例。假設某電視公司專門到醫院急診室及太平間報導車禍傷亡情景,同時又到河濱公園等處拍攝在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干擾下自行車既安全又環保,顯然完全符合永續要求。假設一個外星人初到地球,觀看此一"客觀報導"得到的結論必然是汽車應該全面禁止,人類應選擇自行車作為全球主要交通工具這結論正確嗎?電視公司所拍急診室、太平間及河濱公園情景完全沒有造假,但引導的結論合理嗎?

設若這位外星人在看了該影片後週遊各國,發現人類並沒有因為車禍而放棄汽車,汽車顯然有自行車無法取代的優點,此外星人將發現所謂"客觀報導"的結論並不正確。個人以汽車及自行車為例說明貌似客觀的日本及德國報導所得到的反核擁抱再生能源的結論未必正確,吾人應實際了解世界大勢來決定台灣能源走向。

個人首先以日本為例,指出日本在福島核災前全國發電量中核電佔28%,日本目前規劃到2030年,核電佔比仍將維持20%~22%日本是發生福島核災的國家,尚且不敢輕言放棄核電,台灣反而因為福島核災而要全面實行所謂"非核家園"政策,豈非反應過度?

本人又以台灣及韓國核電發展為例:1985年台灣有6部核能機組時,韓國只有2部,核電發展落後於台灣當時韓國國民所得也只有台灣之半30年後的今日,台灣仍然只有6部核能機組,韓國已有24部核能機組,其經濟規模超過台灣一倍2030年台灣將成為無核家園,韓國預計將有36部核能機組,單單核能發電量即將超過台灣今日全部發電量韓國發展的是穩定又價廉的核能發電,台灣發展的是既不穩定又極為昂貴的再生能源,試問台灣如何與韓國競爭?

個人並指出全球目前有15國家已在興建65部核電機組,廢核國家極為少數,發展核電才是世界大勢。

誠如本文標題所言:選材決定結論。觀眾應先提一個問題:選材公正嗎?選材沒有偏見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