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再生能源誤導(聯合報TED)


聯合報明天的電核去核從系列報導的參考資料非常豐富聯合報基本上是保持公正立場,正反意見並陳,參考資料也是如此,所以不免引用了不少反核人士的錯誤言論引用資料中,國內反核人士言論大多已遭人駁反,但國外的錯誤資訊,更可能因其權威性誤導國人,似也有澄清之必要

在聯合報網頁上導論中,核去核從懶人包/台灣篇之網路相關討論,列了一篇TED/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 其中反方人士為史丹佛大學教授Mark Jacobson本部論格上月有一篇再生能源 - 真正專家怎麼說一文中提及Smil指出科學人雜誌200912月一篇文章對再生能源的論述有重大錯誤該文作者之一即為Jacobson,個人在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一書中13.4減碳誤導一節即指出該文四大錯誤

在聯合報TED影片中,Jacobson還是老調重彈,誤導觀眾。在此將13.4節全文刊出,或可排除名牌大學的教授發言總不會錯的迷思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3.4 減碳誤導

減碳科技尚未完備

第三章曾引述 IPCC 估計,即自 2005~2030 25 年間,全球電廠裝置容量將增加 45 億瓩(4500  GW)。意即 25 年中每天要增建台中火力電廠一部 55 萬瓩機組,或是 2 天要增建一部 100 萬瓩的核能機組。這還只是電力部門的能源成長,若加上交通、工業、住商某些非電力的能源需求(如石油、天然氣等),較單只考慮電力的需求能源需求又將倍增。

但依第二篇評估人類目前科技的減碳能力,可明顯看出目前各國政府所訂定的減碳目標是無法達成的,這也正是全球許多有實務經驗的能源專家一再指出的。

未來能源及排碳的成長主要將來自開發中國家,這些國家爭取脫貧以提升其國民生活水平的權利,在道德上無法爭辯。當沒有經濟上可行的「低碳能源」可取代低價化石能源的情況下,意圖在 2050 年將碳排減半可謂不切實際。

但問題在於經常有各種專家一口咬定減碳並不困難,在現有科技條件下完全可以達成減碳目標,使得各國政府及人民都在誤信這種說法的情形下提出無法達成的減碳目標及時程,反而耽誤真正應該努力研發的科技及對資源的錯誤分配,這才是令人深以為憂的。

誤導舉例

以下僅舉一些誤導的例子。《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是極負盛名的科學刊物,常刊出許多極有啟發性的論文,但不幸有時也刊登一些一廂情願誤導大眾的文章。謹以該雜誌 2009 12 月中文版 94 期的一篇題為〈2030 永續能源〉的文章為例,就可發現許多誤導讀者之處。

該篇文章重點在「證明」到 2030 年時,再生能源(水力、風力、太陽能)可全面取代石化燃料,滿足全球能源需求。這種樂觀估計與 IPCC或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都大相逕庭,值得進一步探討。該全篇文章誤導之處不在少數,僅列舉數例如下:

一、風力發電用地面積
風力發電能源密度極低,只有火力發電千分之一。發同樣度數的電,風力發電與火力發電相較要多用 1000 倍的土地。該文提及到 2030 年時,風力發電使用全球土地面積的 1%,可提供全球 50%的電力。暫依此數據估算:地球面積約 5 億平方公里,全球土地面積約 1.5 億平方公里,1%的土地面積即為 150 萬平方公里用地。

全球電力基本上為區域性的自給自足,故檢討風力發電是否可行應由區域性是否可行來檢討。台灣為獨立電網,電力消耗約占全球 1%。即謂要風力發電提供台灣 50%的電力,用地約 1.5 萬平方公里。台灣全島 3 6000 平方公里,平地約占 1/3 1.2 萬平方公里),表示台灣全島平地全部用來裝置風力發電機組還不夠提供我國 50%的電力,風力發電是否可行,一目暸然。以上論述在許多國家都適用,風力能提供全球 50%電力的神話很難成立。

二、各種發電設備停機時間
該篇文章有個圖表列出燃煤電廠每年停機維修 46 天,風力 7 天,太陽光電 7 天。一年共 8760 小時,燃煤電廠在維修時間之外,可全時發電,每年 7600 小時。風力發電每年約最多有 30%的時間可發電,全年可發電 2600 小時。太陽光電每年約有 15%的時間可發電,全年發電 1300小時。

列出停機維修日數只能誤導缺乏能源知識的讀者,使讀者以為風力、太陽能每年維修日數較少,所以比燃煤電廠每年發電時數多。根據實際的數據,又是站不住腳的訛言。

三、風力發電超越燃煤發電
文中有一段提及「由於風電極具競爭性,因此風力發電已超越燃煤,成為近三年來美國第二大新電力來源,僅次於天然氣」。這一段可以一字不漏的描述台灣近年的電力發展。

問題在那裡?美國和台灣一樣,開發燃煤發電在過去幾年都受到極大的阻撓。我國自台中 10 號機於 2006 年商轉後,過去 6 年完全沒有完成任何新的燃煤機組,風力發電倒是增加不少。但燃煤發電每年為我國提供1000 億度的廉價電力,風力發電約提供 10 億度的電。所謂因風力發電價廉而導致電力公司開發風力放棄燃煤電廠,誤導大眾,莫此為甚。

四、電動車
本文大力鼓吹燃料電池,認為「氫經濟」可以取代「石油經濟」,為交通運輸造成革命性的改革。這種假設是基於「電力」全部由再生能源產生,再以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來電解水以製造氫。但全文以「再生能源」產生電力的論述卻錯誤百出,慘不忍睹。如果電力全部由再生能源產生的假設瓦解,則以電解水製造氫的電力仍將由火力發電(煤、油、氣)所產生,則何需多此一舉,何不直接由化石燃料來提供運輸所需的燃料?

該篇文章在有關技術/成本論述的錯誤也比比皆是,本文僅信手列舉一些簡單易懂的誤導部分。

該文作者為兩位史丹佛及加州大學教授,對能源並無實務經驗,對再生能源充滿了憧憬。但真正的能源事業是人類百年來十分艱苦一步一腳印「打拚」出來的。而目前的能源政策、減碳目標卻正由這類象牙塔內的迷思所誤導。

在能源部門減碳(不論是電力或石油)都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也有許多人提出其他的輔助減碳方法,在下兩節將予以探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